拒購「聽說」


【公告】「聽說」是一種品質不良產地不明內容不清的訊息產品。「聽說」的營養價值甚低且易造成吸收不良,請向來源廠商拒購。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聽說和傳言。我個人有個跟「聽說」有關的經驗。幾年前還住台南時因不明原因造成嚴重過敏,導致住院不斷。隔一段時間台北就有朋友以為我得癌症。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我搬上來台北二年後,還有人跑來關心「聽說你得癌症,現在治療的怎麼樣?」只能強忍住笑,認真的呈清我並沒有得過癌症。「聽說」有時只是茶餘飯後的閒聊,無傷大雅。但有時「聽說」則帶來人與人之間無謂的誤解和衝突。

我偶爾不小心消費「聽說」或被「聽說」消費,也因此產生困擾。幾次的經驗,整理出一些信念﹕
1.確定「聽說」的來源
人們通常關注食物的來源,舉個例子,媽媽們站在掛著「梨山高麗菜」牌子的攤販前,還是不忘問一次「真的是梨山的嗎?」對食物來說,產地即品質。當聽說任何消息時別忘「確認訊息的來源」。多問一下,「這事是誰說的?」如果對方根本就搞不清楚訊息來源或不肯透露,那就姑且聽之不用認真。好像店家死都不肯透露奶製品的來源時,你買不買他的珍珠奶茶?當然不買。不消費沒有來源的「聽說」,可以降低傷害避免無謂困擾,當然就更不需要再傳遞這個「聽說」了。抱著正面態度去確認而非懷疑對方,相信對了解事實始終是有益的。

2.消費「聽說」前最好先求證
有一次水晶生日鐘雍想帶她吃頓高檔的,便問我有沒有推薦的店。恰巧我「聽說」某家日本料理不錯,便順口分享給鐘雍。結果鐘雍說那頓飯又貴口味也還好,讓我為自己輕率出口的「聽說」十分不好意思。消費「聽說」前最好先求證是負責的行為。不求證「聽說」有時會帶來傷害。有次我遇見以前工作上的同事,言談之間他提及有人傳言兩位前同事似乎有曖昧關係。我當場就表達不想聊此話題,這樣涉及人身攻擊的「聽說」又無法求證,如果是錯誤的傳言,豈不害慘當事人。將心比心,如果我是當事人或者被談論的對象是我的兄弟姐妹,我會希望別人這樣談論他嗎?

3.不聽不說「聽說」
有段時間朋友喜歡跟我講負面,對誰的不爽看什麼事不順眼。聽多了,自己也憤世嫉俗起來。當我發現跟別人聊天一開口就容易說「你有沒有聽說…」,我就知道自己麻煩大了。「聽說」聽多了,某種程度破壞我用信任單純的心去看待人事物,開始選擇用挑剔和看戲的態度去評斷我也不清楚的事情。

使徒行傳十七章描述保羅和能言善道的希臘人過招精采的一幕,聖經這樣描述這些「聽說」人的特質﹕「雅典人、和住在那裡的客人、都不顧別的事、只將新聞說說聽聽。」(使17:21)

生活中應該有許多比「聽說」更重要更值得我們投入心力的事情。

當彼此相愛是家人關係中的期望時,聽說誰對誰不開心,不會只是聽一方抱怨卻放任不管。當團結合作是同事關係的目標時,跟同事有衝突時就不會只是暗暗不爽卻不做溝通。

拒絕消費「聽說」,耳根清靜了,心也安靜了。

6 Replies to “拒購「聽說」”

  1. 很有同感!!消費與被消費"聽說"真的很不健康,也很不舒服!

  2. 很棒的論點,也是很棒的提醒<br />
    我很欣賞<br />
    我可以引用妳的文章在我的blog嗎?<br />
    新竹 Linda

  3. 也曾經有人來台中後回去分享<br />
    台中的家都好大哦聽說有80坪<br />
    但其實是40坪的房子..<br />
    如果連別人家的車庫,大廳,管理室,電梯加起來的話可能就有

  4. 是呀!不聽不說的同時,有時也要避免自己又成為錯誤訊息的傳遞者。

  5. 人有時候會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心態。不過,在我心目中你家是100坪耶!因為台北是不可能有那麼鼓勵的環境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