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的禱告



胖達媽星期一終於出院了。雖然住院期間醫院把她照顧好好的,也無須做些什麼,替換乾淨的衣服跑跑腿即可,但家裡有人住院還是覺得有些許壓力。回想上星期五剛過午夜十二點不久,胖達媽突然因嚴重氣喘要緊急送急診,忙亂中,我沒忘拎了二本薄書扔進包裡。

等到在急診室一切安頓好,胖達媽帶著氧氣管在病床上休息時,我在旁邊的椅子上坐定,打開背包拿了一本書出來。呀!是「飛鴻22帖–魯益師論禱告」,頓時有點懊惱,其實這書早已經看過了。

轉念一想,我環顧四周:出車禍的孕婦、突然心臟發作的外國觀光客、頻危的高齡老人家、哇哇大哭的孩子….,或許沒有一個地方比急診室更適合看關於禱告的書。

像「飛鴻22帖」這類陳年老書,在談論屬靈的話題其實遠比時下新潮的屬靈書籍更耐讀。作者沒有做成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也無可誇耀的成功。只是分享他與好友兩人對禱告真實的體驗和分享。雖是書信,其中有好幾篇相當精采。限於篇幅,摘錄幾段我喜歡的:

「如果我一生中所有愚蠢的禱告,神都一一應允,現在我會在哪裡?」

「有些人為自己的焦慮感到內疚,並把它看為是一種信心的缺欠。我完全不同意。焦慮是苦難,不是罪。像所有的苦難,若我們能正確的領會,它們是我們模仿基督所受苦難的一部份。基督受難的開始(第一步)是在客西馬尼園發生的…」

「從整個屬靈生命來看,「蒙神紀念」實在比「得到所求」重要的多。敬虔之人不談禱告的「果效」,而是談禱告的「蒙垂聽」和「回應」。…..換言之,我們的信心可以承擔許多拒絕,只要是真正的拒絕,而不是置之不理。」

這類老書對讀者是有要求的,其一:在屬靈上要有一定程度的用功和努力(書中偶爾有些神學和哲學論點),其二:對和神關係真摯的渴望。因這本書已經看過,讀的特別快。凌晨二點多,我換了張文亮一本介紹世界知名科學家的故事集。

裡面介紹法國科學家兼數學家,發明了計算機和機率論的帕斯卡時,還提到他有名的「帕斯卡定律」:
「壓力只與深度有關,在相同的水平位置上,無論你往哪裡移動,所承受的壓力都一樣。因為壓力沒有增加或減少,所以人類一直感覺不到活在大氣的巨大壓力底下。」

這話用來解釋基督徒的生命也是通的。如果只想追求順利的生活(水平位置),是不會有任何壓力的問題,自然容易忽略神甚至忘記神。可當外在挑戰越多(高度越來越高),相對壓力也會變高,那就是展現我們跟神關係深度的關鍵時刻。越期望屬靈生命成長或和神關係的親密,我們自然就會承受或能承受更多壓力。這兩者有著相倚並存的關係,有形或無形的壓力將我們推向神(或者離棄神),屬靈生命節節成長的高度,某種程度也意味著我們不斷適應各種壓力在與神關係中找到喘息之地。

2 Replies to “暗夜的禱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