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剩食

003.jpg

看這本書時,一度眼眶有點發紅,除了感動許多人為愛惜資源所做的努力,也是一種羞愧:人類對於食物的暴殄天物已經到一種令人觸目心驚的地步。我真誠的認為「食物完整的歷程」:從栽種、收割、販賣、煮食、廚餘、掩埋等的經過,應該放到學校教育課程裡,放進每個父母和孩子的床邊故事裡。讓我們下次要隨手丟掉食物,隨口而出:我不愛吃、不想吃、把它丟掉吧….等類的話時,會更謹慎,因為隨手一扔的食物背後卻代表無數人的心血以及地球資源。

書中提到香港酒席、超市、餐廳丟掉食物的數量多的讓人咋舌。作者同時舉例,到底丟一盒牛奶,有多浪費?

..從牛擠出來的牛奶,要經過消毒、包裝、運輸,整個過程鬥要冷凍保鮮,用電、用汽油–專家計算過,一包奶的碳排放,大約85%來自農場、10%來自生產、5%是運輸。丟掉一盒牛奶,等於丟掉這些地球資源。

 

也提到香港對於垃圾回收和掩埋場即將飽和的問題。其中一則當地報導讓人感觸:

即是說呢,如果你吃一盒叉燒飯,十塊叉燒只吃完七塊。你死了,七年後已經化為白骨,可是你吃剩的三塊叉燒,埋在堆填區幾十年都不化!

 

書中也蒐集許多香港社區和有心人士的努力,好比「食德好」著重在食物回收,市場賣相不好被淘汰的或者賣不掉的剩菜、超市過期卻仍可食用的食物等。然後透過大批培訓人員和志工,將這些食物再用心且費心的處理過變成一道道佳餚,把食物分發給失業人士或老人院。若是真的爛了不能吃,或者加工太耗能,便再把廚餘做成肥料。可惜「食德好」實行兩年,撥款將在2012年初用完,收菜隊面臨解散,社區廚房可能從此結束。雖然如此,作者呼籲讀者每個人盡力而為。

 

書中有一大章,收錄許多人愛惜食物和善用資源的例子。該章標題「我們每一個,都有能力」,引言也寫的很好:

假若食物不變成垃圾,廚餘就不是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令食物不會淪為垃圾,減少廚餘不是一條條方法,而是活生生的每一個人。

 

不剩食的背後,隱含政府策略、垃圾回收、環保議題、愛惜資源、生命態度….等許多複雜的社會議題。把「愛惜所有」的態度帶入生活,然後抱著「珍惜資源」的心盡力而為。

帶一個環保杯每天所節省的塑膠杯,跟一場路邊酒席所使用且丟棄的塑膠杯數量相比,似乎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其實我們任意丟棄就是在於對資源的「無感」,當我們正視且認真看重每個資源都是來自許多人的付出和心血時,「不任意丟棄食物」成為一件可選擇的決定。而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都會更善待所處的環境。

想起一直貼在書桌前的一張書籤所寫:「節省,是對生命換來的財富的尊重」

 

我想,透過「剩食」這本書,作者已經充分傳達她的擔憂和對社會的提醒!

 

延伸閱讀

作者陳曉蕾部落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