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癌疲憊:動比不動好

在正式的化療療程開始前,我大概快速閱讀了6~8本關於乳癌和癌疲憊的書。一來是做好治療旅程中的心理準備和實體需要,二來是學習,學習醫學治療的程序和不同學術單位治療的經驗、其他癌友的經驗,最後判斷適合自己的方式。
 
所有的書都說運動對於癌症病人很好。問題來了:我不愛運動。雖然我每天的活動量大,也屬於閒不下來忙東忙西的人。但叫我固定時間去運動,實在是件痛苦的事情。但既然我看的書都十分認可運動對化療後的正面效果。我決定設下一些小關卡幫助自己能多做運動。
 
首先,請一位有在健身的朋友推薦專業可信任的私人教練。找教練來家裡主要思考幾個原因,例如降低化療後在公共空間被傳染感冒、外出容易著涼等。同時化療後掉髮,在家只要載著頭巾就可運動,單純很多。我找了朋友一起分攤私人教練到家指導的費用,有伴一起運動更有趣就更加強願意運動的動機。
 
教練帶著我們進行的運動多數都是徒手運動,偶爾借助健身球和瑜珈墊。我的右手因動手術拿掉17顆淋巴結不能拿重物或受壓力,左邊胸口還有人工血管。這些身體上的不便都事先和教練溝通,同時把手術後容易引起淋巴水腫等衛教資料和影片跟教練分享,確認教練能了解乳癌術後病人在運動上面的需求。
 
經過2~3次在家運動的時間,我跟朋友討論,這些看似好像沒有教練也能做的動作,是否我們彼此幫對方照看和唱數就可以,其實不用找教練。我和朋友討論後的結論,教練還是有必要的。他會隨時注意我們動作的正確性和調整動作。更重要的是,教練存在的目的就是迫使我們在時間內盡量多運動達到自己體力的極限。教練到家指導,加上有朋友做伴,把我翹課不運動的可能性減少。
 
有一次化療後,身體雖然不適和疲倦,心理上也完全不想運動,但依然乖乖地按著教練要求完成所有動作,反觀上班一整天的朋友累得無法完成全組數。當下自己心裡是很有成就感的。這是運動帶來一個很棒的結果:正向且開心的心情。感覺自己還能完成一些事情、還能幫助自己的身體,能做完有一定難度的運動動作,都是讓自己更喜歡動起來的良性循環。
 
以前住台南時,我很愛在小巷散步和亂晃。住台北的好處是商店街多,不論是松菸誠品或華山都結合公園、展覽和商店街,看著新奇的事物不知不覺走個一小時也不會太累。
 
我很愛騎摩托車,但化療後有時體力差就不騎機車。但保留了騎腳踏車這樣的輕量運動。因為二手腳踏車放在戶外常常要維修保養有點麻煩,但就把那些維修過程也當運動的一環。體力好一點,我騎腳踏車買菜、採買日常用品。記得有天下午微風徐徐陽光遍灑,騎著腳踏車在信義區的幾個公園繞了幾圈。那種迎風向前活在當下的感覺,簡單美好。
 
病人可以測試自己的可能性找出能持續運動的方法,家人朋友們請抱著鼓勵的心情陪伴。也請家人朋友在陪伴過程要忍住不要用唸、酸或唱衰的態度來揶揄病人。我也是照顧者,很能懂那種微妙的心情呀!總之,動比不動好。能起床動一動比躺著好,能出門散散步比坐著好。重點是病人自己喜歡,也享受這個運動過程喔!
 
(備註:照片中是每次在家一起上運動課的黑貓同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