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的難題


此時此刻是322總統大選前的寧靜,我不想在這節骨眼聊台灣政治(這在我家也是禁忌),但不妨來聊聊美國總統,也算是為之前將近四個月的美國總統主題閱讀做個總結。

我很慶幸在做這主題閱讀時有林達一系列的書做很好的引路燈。跟政治和歷史相關的書,作者能有開放視野寫出一個時代的面又能兼顧活潑和深入,老實說還真是不多。這四個月的主題閱讀,加上之後閱讀寇爾森的幾本書,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書改變我一些重要的內在思維,雖然這個改變無法具體說明而且似乎模模糊糊尚未成形,但對我仍有相當的意義。

林達有四本以「近距離看美國」為標題的簡體書,我在博客來買到其中一本「如慧星劃過夜空-近距離看美國之四」 ,剩下的三本問過各家書店再難尋獲。恰巧Nadine在上海,打電話請她帶點東西給當地好友也請她有空幫忙找書,尋書心切,竟忘記問候他們夫妻在上海的狀況,幸好Kevin三不五時透過Blog分享,但也讓我為自己的失禮有點不好意思。

越認識美國歷史和他們早期的開國元老,越覺得他們一個個都是了不起的人物。1783年美國打贏獨立戰爭,當時所謂的美國是由13個接近獨立小國的州聯合起來,大陸會議付不出軍餉,軍隊裡忿恨的情緒一觸及發,軍官中也開始有煽動兵變的與論四起。3月15日所舉行討論軍餉問題的常務會議,華盛頓將軍本來避嫌不想參加,但卻在最後的一刻還是趕到。

林達在書中對這歷史的一刻有傳神的描寫, 「…一片憤慨聲中,華盛頓將軍苦苦勸說阻擋仍未奏效。眼看著軍人們就要離開,這時,華盛頓將軍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來,要求給大家唸一封議員的信。他手持信紙,卻讀不出來。軍官們漸漸靜下來,看著他們的統帥在一個個口袋裡摸索,找他的老花眼鏡。他只是輕聲的說,先生們,請等我戴上眼鏡。這些年來,我的頭髮白了,眼神也不濟了。一瞬間,軍官們以滿腔怨憤支撐起來的激昂情緒,突然崩潰。他們想起將軍和他們一起在樹林裡挨凍受餓的日日夜夜,是的,他們是勞苦功高,卻沒有拿到軍餉,可是他們知道,從一開始,就規定了華盛頓將軍本人是沒有俸餉的。…這些從戰爭開始就跟隨華盛頓的軍官,突然有人開始失聲痛哭。就在這一刻,新生美國的一場可能兵變,被化解了。」
軍隊危機解除後,華盛頓返回維吉尼亞州老家務農,過著自给自足的平淡生活。

在美國歷史上,華盛頓將軍是一個傳奇。
試想,有多少剛打贏一場重要戰役的領袖可以抵擋不「順便」自立為王的誘惑。華盛頓的嚴謹自律,將榮譽視為生命的人格,幫美國做出第一個重要卻關鍵的選擇:不要君主專制,也不要以槍桿子維持的軍政權。這個決定有多具意義,需要對比當時的世界情勢。
當時,費城是美國最大的城市,人口約四萬人,同時期的巴黎有60萬人,北京大約是100萬。中國正逢乾隆年間,更別提全歐洲仍舊在帝制的威權之下。林達說的好, 「在那個時代,一個大型戰爭的勝利者,要站出來當個獨裁者的話,真是再天經地義不過的事情。就在此後的兩百多年裡,這個世界上的獨裁者還少嗎?…再看美國的國父們,你會發現,他們例外的有著一種歐洲學者式的思考、新大陸人的樸實和一份當代政治家少有的天真。」

也因為華盛頓眾所皆知的人格,讓後來1787年在費城舉行的制憲會議可以深受人民與各州信任。這種信任其來有自,人民很自然的想到華盛頓連當皇帝的機會都放棄了,他所主持的會議還會有什麼問題。1789年華盛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其後順利連任,但婉拒續任第三任總統,和平的轉交給約翰‧亞當斯。寫下美國總統不超過兩屆任期的不成文慣例。

多年後,法國貴族托克維爾與友人在九個月的美國之行後,在1835年發行「民主在美國」一書,寫下他對美國政治與社會的觀察。其中在比較法國立憲君主與美國總統的差異時,托克維爾寫到, 「在行使行政權時,美國總統經常都受著一種嫉妒的監視。他可以準備,但不能締結一項條約。他可以提名,卻不能任命一個公共官吏。法國國王在行政權力的領域內,則是獨斷獨行的。美國總統要對他的行動負責,但法國國王個人,則為法國法律宣稱是不可侵犯的。」

這本紀錄和觀察美國民主的重要著作,發行至今已歷經173個年頭,但仍提供一種角度讓人可供對比和反省。

回想之前「世界觀的故事」裡討論的美國現象,再看「民主在美國」中討論「美國人為擴展和獲致宗教權威而作的努力」的一節內容,不禁深感諷刺。 「…至今為止,在美國還沒有人敢提倡這個箴言:為了社會利益,一切都是可被允許的。這是一條不敬的格言,彷彿是在一個自由時代發明來庇護一切未來的暴君的。所以,法律允許美國人隨意而行,宗教卻阻止他們懷抱魯莽或不正之念,禁止他們幹下魯莽或不正之念。」
托克維爾如果看到今日美國,不知是否會驚訝改變之鉅呢?

「民主在美國」一書的這段話,在某種程度預言了現今美國總統的最大挑戰。
「…民主的各種制度討好人們對平等的激情,但又永遠不可能完全滿足這種激情。…任何社會再民主也不可能達成完全的平等,…因此人們越平等,他們對平等的渴求就越難滿足,因為當不平等是社會通則時,最大的不平等都見怪不怪。但當一切都已或多或少抹平時,最小的差距都引人注目。」

2008年的美國大選媒體預測「種族和移民問題」將成為重大議題。身為非洲裔的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競選策略原本不打種族牌,最近也在種族話題上跌了一跤,雖緊急發表精采演說消毒但仍使得民調結果首次被希拉蕊勝出。

早期的美國總統盡力帶領人民朝正確方向邁進,為堅持信念,常要力排眾議,奮力捍衛。所著重的往往不是多數人或國家、社會的利益,而是「獨立宣言」上所表張出對每個人生命價值的重視。

如今的美國總統則要在眾多的選民聲音中,慎選加入的議題並研究可贏得最多選票的戰略。如何滿足偌大的美國每個族群「感覺的不平等」,成為近代每個美國總統的燙手山芋。

One Reply to “總統的難題”

  1. 小J分享的很棒<br />
    讓我重新對歷史、對政治觀 有興趣<br />
    很喜歡看你寫的文章<br />
    ~^()^~<br />
    <br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