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 BACH‧和一瓶1999年的酒


晚上參加Collins的小提琴音樂會,看到演奏曲目中有巴哈的一首無伴奏,讓我聯想起開始喜歡提琴和巴哈的緣由。

如果你也看過法國電影「今生情未了」(Un Coeur en Hiver),大概很難忘記美麗優雅的艾曼鈕琵雅在電影裡所飾演的小提琴手卡蜜。艾曼鈕琵雅在現實生活中的老公丹尼爾奧圖則在電影裡飾演冷漠怯弱的修琴師史蒂芬。那時看這部電影時大概才18歲左右,看完電影後心裡悶悶的有股說不出的難受,因為總不懂史蒂芬為何至終都不願接受卡蜜的感情,明明很愛卡蜜但又始終不願做出決定。長大後才明白這叫害怕也叫自私。因為害怕自己受傷索性乾脆誰也不愛。後來跑去法國唸聲樂的好友Fang送我這部電影的配樂「拉威爾三重奏與奏鳴曲」,開啟我對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喜愛。尤其是後者更成為我日後收藏古典CD裡的主流。

至於第一次接觸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是在朋友開的西低店中。聽完約十幾分鐘的音樂後腦筋裡一片空白,只感受到轟隆隆的心跳聲,不曉得發呆多久才回過神來。很難形容那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很接近上帝,我想。

還住台南時我常喜歡早上坐在房間的小陽台前聽著巴哈的音樂。思緒沉澱而清晰。清晨的陽光射進幽暗的室內,空氣中的浮塵緩緩流動,宛如一首詩。似乎一個呼吸都會破壞如此的靜謐。

三年前剛搬上來台北,忙碌的生活步調讓我難以喘息,新的工作更有許多需要調適之處。記得有一次從早上到下午都約和不同的廠商洽談企劃案,下午三點在內湖附近開完一個會,隨後急忙趕到國父紀念館附近的咖啡館赴約。當時整天的奔波已經讓我又累又倦。當我從計程車下車後經過一家路旁的麵包店,電動門開關瞬間傳來熟悉的巴哈大提琴組曲旋律,我深呼吸一口氣,著了魔般的走進去,默默的在人聲鼎沸的麵包店角落聽完廣播片段。即使現在回想起來,那天下午的片刻寧靜至今仍叫我感動不已。

前幾年SONY為了替馬友友宣傳唱片,不惜耗費鉅資邀請六位世界知名的藝術工作者用不同的方式重新詮釋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其中有園藝家、建築師、舞蹈家、導演、歌舞伎大師和世界冰上芭蕾冠軍,各挑了巴哈的大提琴組曲的一首來表達並拍成紀錄片或電影。其中我很喜歡加拿大導演艾騰‧伊格言詮釋四號組曲所拍的影片,維持他一貫的電影風格,看似無關的人物關係最終藉由音樂織成緊密互賴的人際網絡。

聽過幾個巴哈無伴奏的版本,最愛還是Janos Starker。琴聲中透著一股對生命的熱情和堅毅,聽著聽著可以想通很多事。

昨晚本來是想和好友Vivien花些時間好好聊聊,後來不知不覺又變成幾個人湊在一起喝酒,開了F. Heyl Zu Herrnsheim Nierstein Riesling Auslese 1999和 Chateau Couronneau 1999。個人並不是很喜歡這瓶德國酒,Auslese過熟的果香令人覺得膩。不過後來搭配櫻桃倒有出色的效果,櫻桃的微酸替甜膩的白酒添上些許迷人的變化。Chateau Couronneau 1999則是之前意外買來的,雖然一瓶也不過四百來塊但後來上網路查過價錢後發現買貴了些還是有點懊惱。起初木桶味和鉛筆味很重,凱文甚至堅持說有點石墨味。口感平衡厚實,但沒什麼特色。過了二十分鐘左右味道開始變得圓潤順口,入口後漿果味和碳燻味也明顯出現。有花明柳暗又一村的驚喜。

仔細想想1999年剛巧是我從台南搬上台北的那一年。起初日子有點像這瓶酒昏昏沉沉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幾年過去也開始越來越明亮清楚。Vivien是我剛上來台北時陪我度過許多時間的好朋友兼室友,很懷念幾個女生嘻嘻鬧鬧住一起的日子。當時如果沒有Vivien的率直和成熟,或許我還是維持容易客氣又不會表達的怪脾氣。

Collins的音樂會結束後和Doris一起離開,順便幫忙帶Jane的兩個小女兒回家。一路上兩個娃娃頭靠在身旁撒嬌一邊吱吱喳喳的為倒底要幾點睡覺爭論不休,孩子簡單的心總讓人可愛。我望著窗外依然熱鬧的敦化南路忽然覺得活在當下真是件幸福的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