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魚兒別上鉤-基督徒的12個迷思(2)


迷思3:若是我改變行為 靈性和情緒上都會成長

1 對的部分: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10:24

2 轉捩點:”做好行為”再促進我們的 屬靈和情緒成長上,擔任什麼角色?
2.1 問題一:只改變行為使我們分不 清果子(結果)和根源(原因的區別)
2.1.1 聖經說法
行為是靈裡改變的結果,而不是引起靈魂改變的原因
行為的改變表示神在我們內心作工,林後3:18
更多的經文,加5:22,弗5:9,腓1:9-11,西1:10
破壞性的行為,是內心罪產生的果,加5:17,19-21

2.1.2 思考:如果我們改變行為, 不能讓屬靈成長,什麼才能?
成長不是一蹴可及的
與人聯合:神講求關係,他也如此期望我們。約一4:10
與人分離:學習什麼責任是神給的,什麼不是。創1:28 這個原則大到管理世界,小到對一個借錢的朋友說不。
將善與惡分類,了解我們與世界不完美, 過高的期望,會轉移成我們的失落。太9:12, 接受自己的罪,知道它能引我們想靠近耶穌。
變為成年人,成年人重視父母的意見, 在生活中選擇自己的路。
太23:9 神是唯一的父
太23:26 先有屬靈或情緒的問題,才有破壞性的行為
太6:34 神希望我今天的難處今天當就好
太7:18,20 行為是屬靈的氣壓計,人用所做的事表現 出我們是怎樣的人

2.1.3 如何才能在屬靈和情緒上長大?
恩典,羅5:10,不論我是誰做了什麼,都屬乎神
約15:6,在屬靈與情感上沒有與神或屬神的 人相連,不會發旺
真理,恩典是成長的心臟,真理是成長的骨骼。
提後3:17,真理督促我們負責並對抗罪
約8:32,讓人得以自由
時間,有如培育箱,沒有定罪。
路9:23,天天背起十架,意指在眾多事物中,天天背起自己的責任
例:傑夫發現自己很難與人親近, 不是別人的責任,是他自己的
沮喪和不能自制是一種祝福,痛苦的症狀是種警訊
例:有個樂善好施的人,不是出於真心,而是勉強。 林後9:7,他繼續勉強付出,會產生沮喪或病態

2.2 問題二:只改變行為將迫使我們先落 入法利賽人的圈套,繼而落入沮喪
2.2.1 ex.主角底波拉被建議去愛別人,掩飾她內心矛盾
等於是「掩飾自己的不甘心是件屬靈的事」
2.2.2 馬23:25-26耶穌反對像法利賽人的行為
法利賽人面面俱到,耶穌卻明白他們的心
神更看重主角底波拉去了解自己為何沮喪 ,而不拘泥是否行的正
神喜悅我們鑒察己心 詩139:23
2.2.3 假裝好的行為會掉入沮喪,箴13:12
當人只想做對的事情,卻沒有跟神或他人 建立感情,遲早會失去生命動力

2.3 問題三:只改變我們的行為就等於否認十架的能力
2.3.1 號稱我們有能力清除自己的自私、貪念:改變行為就可以了
2.3.2 聖經說法:羅11:36、腓2:13,神是我們復原和改變的根本
2.3.3 西2:23,用私意敬拜,用自己的力量潔淨自己,不倚靠神

3 我們該怎麼做?
3.1 不要試著治療自己的徵狀,而是積極的 把自己帶到營養充足的沃土(神和屬神的人)
3.1.1 這個舉動由我們做出來,卻仍是神作工。約6:44
3.1.2 彼此安慰。林後1:3-4
3.2 被逼出來的好行為
3.2.1 例如:法蘭克起出很配合,後來易怒、埋怨
3.2.2 討好人而不是討好神。加1:10
3.2.3 最初的好行為是由於害怕,約一4:18,想避免自己受傷
3.2.4 變壞是變好的前奏,使自己裡面一致的過程<太23:25-27
3.2.5 浪子和好哥哥>路15:29>大兒子好是因他害怕失去產業
3.3 屬靈和情感上的成長好像植物生長的過程>詩1:3
3.3.1 按時後結果子,按時候→在恰當的時候
3.3.2 早熟的果子是出於意志力而不是神的旨意
3.3.3 可4:26-29,有時仍不能控制,神還是繼續作工

4 迷思:我愈是行的對,感覺愈好
4.1 克服沮喪,先表現高興的態度
4.2 ex.底波拉對孩子沒耐性,被建議要表現愛心行為
4.3 處理憤怒,先對他人和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